記者昨日從東莞市文廣新局獲悉,定于2011年底結束的東莞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已進入田野調查階段。在部分鎮街,工業遺產資源成為深挖的對象。按照工業遺產的確認原則,位于石排鎮的東江水泥廠舊址有望成為文物保護單位。
把全市近600個村過一遍
據文廣新局文物科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的要求,這次文物普查從2007年4月開始,到2011年12月結束,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各鎮街匯總轄區內的文物線索,第二階段即田野調查階段已從今年6月開始。目前,已有石排、石龍、鳳崗、東城、大嶺山、虎門等六鎮(街)完成了田野調查,余下鎮(街)的田野調查工作預計到明年九、十月份完成。
東莞市文物普查隊的成員都是東莞市各博物館和鎮街文博專業人員,共18人,分成三個組,每組負責10個鎮(街)。據介紹,每個普查小組都按照國家的要求配備了GPS全球衛星定位儀、紅外測距儀、手提電腦、數碼相機、攝像機和其他測繪工具,以提高文物普查的時效性和相關標本、數據采集的準確性、科學性。
文物科有關負責人說,普查小組將把全市近600個村過一遍。
工業遺產普查成重點
據介紹,東莞第三次文物普查主要針對不可移動文物,涵蓋了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五大類。文物科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東莞的實際情況,部分鎮(街)的工業遺產資源成為這次普查的重點。
以石龍鎮為例,該鎮自明清以來工商業發達,是廣東省的商貿名鎮,近現代商埠遺址和工業遺產眾多。石龍也因此成為此次文物普查的試點鎮,普查重點為近現代工業遺產。截至目前,普查小組已在該鎮發現了廣深鐵路石龍南橋、石龍造船廠舊址、石龍印刷廠、錕生大押等10多處工業遺產。
而在同為試點鎮的石排,普查小組尤其著重普查1949年以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包括改革開放早期)的文物和工業遺產,并在普查中發現了燕窩西邊生產隊部舊址、中坑藤木制品廠舊區和東江水泥廠舊址等。
東江水泥廠舊址或成文保單位
文物科有關負責人表示,工業遺產資源的篩選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必須基本保存完好,二是具備一定的歷史價值。以此為依據,普查小組于7月份在石排鎮發現的東江水泥廠無疑是工業遺產。
據介紹,東江水泥廠建于1987年,資產總額達22175.24萬元,先后有三條生產線,設計年產量為普通硅酸鹽立窖水泥40萬噸,被農業部評為中型一檔企業,是東莞市首家國有企業與鄉鎮企業資產重組的水泥股份制企業,也是東莞市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2005年,因東莞實行產業調整,水泥生產企業全部遷出東莞,東江水泥廠廠區現已空置。文物普查小組已將東江水泥廠舊址作為文物普查對象登記在冊。
文物科有關負責人表示,完成田野調查后,會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匯總、整理,并將普查對象篩選分類報上級部門。國務院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驗收后,會公布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如果東江水泥廠舊址能夠走完這個流程,它就會成為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