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已經遠去,寒冬即將來臨。對發電企業來說,正是儲煤過冬之季。
市場上傳來的似乎都是利好消息:電煤壓港嚴重,價格也已持續下滑。但廣大電企并未由此感到輕松,持續數月的虧損狀態仍在急劇上升。
10月10日,路透社引述來自中國國電集團燃料公司總經理孟廷榮的消息稱,今年1-9月,國電集團虧損將達到56.5億元人民幣,預計到年底,集團虧損將達90-100億元,因合同煤炭價格沒有隨市場煤價大幅下滑,電力企業的虧損仍在繼續。據稱,孟廷榮在當日舉行的“中國煤炭市場國際會議”間隙作出上述表示。
此前,今年以來一直緊張的煤炭供應和堅挺的價格,已有松動的跡象。
10月初,秦皇島港口的煤炭庫存由7月的遠不足600萬噸急升至817萬噸。10月6日大同優混煤(6000卡路里/千克)和山西優混煤(5500卡路里/千克)的現貨價分別由7月的峰值下降了9.8%和13.6%,至950人民幣/噸和880人民幣/噸。
但國電集團的繼續巨虧,成為目前電力企業經營形勢的一個注腳。
“形勢未有明顯好轉,目前,企業仍然經營困難。”10月14日,國電集團山西大同二電廠一位高管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我們目前的存煤僅足五天使用。”
據了解,這家身居煤炭產地大同的電廠,電煤供應一直十分緊張。“電廠一共8臺機組,都是比較新、效率比較高的發電機組,但已經因為缺煤停掉了3臺。”
該人士表示,由于大同二電廠所用的市場煤比例在50%左右,計劃煤和市場煤配置的結構不合理,導致電煤的供應壓力比較大。“二電廠現在已經是當地的虧損大戶。”他說,“我們感覺到近期電力的需求也在下降,9月份發電量甚至比去年同期還要低。”
10日,國電集團燃料公司總經理孟廷榮透露,該集團9月份虧損達逾11億元人民幣,因最近煤炭價下滑,國電集團的電煤庫存達到820萬噸,而這一數據在8月不過440多萬噸,因為這段時間火電的發電量下降,而水電發電量較高。
“國電集團820萬噸的電煤庫存尚在正常水平,按照他們擁有的裝機容量計算,每天可能就要消耗70萬噸左右。”10月14日,一家上市發電公司的高管對記者分析說。
“8-9月份,發電企業的存煤數量都有上升,主要是因為電力需求下降、儲備冬季用煤。”一位分析師對記者表示,“此外,由于煤炭價格下降,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發電企業的購買。”
實際上,對于近期煤炭價格的下滑,發電企業感覺完全不同。
“看起來那么多的煤堆在碼頭上,但并不是因為沒有需求,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價格太高了。”前述上市發電公司高管對記者說,“現在連南方的電廠都不敢買了,說明確實已到承受極限。”
“秦皇島市場的煤炭價格,是一個沒有交易量支撐的虛高價格,跌下來是必然的。”他表示,“通常,發電企業的實際上煤價格比市場價低,1000元以上的煤根本沒人買,但是600-800元之間的煤,價格不但沒跌反而有所上漲。電煤的供應依然緊張,市場上沒有合適的煤可買。”
但是,無論價格的高低,儲備冬季用煤卻是各發電企業都不敢懈怠的。“‘冬儲煤’從奧運會結束之后就已經開始了。”該人士對記者說,“每年冬季都是這樣,必須提前行動,才能避免被動。”
據介紹,每到年末,由于各行各業都希望完成全年的既定生產任務,用電的增量會比較大,加上取暖用煤,會更加增加電煤供應的緊張。“此外,每到年底,煤炭企業普遍放假,會使市場的供需狀況短期發生變化,這些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他說,“所以,價格再高也要儲,發電企業總不能不發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