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個月起,京城報紙價格開始全面“看漲”,從普通的日報類報紙到都市報類報紙,再到行業報紙紛紛掀起了漲價熱。
北京市場上,原本售價最低的《京華時報》、《法制晚報》和《北京晚報》分別由0.5元上漲到1元,上漲了1倍,《北京青年報》由原來的1元漲為1.5元;《信報》和《競報》依然維持了原來0.5元的價格,經濟類的報紙《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也保持了原先2元的價格,《環球時報》由原來的1元上漲到1.2元,同為以國際類新聞做主打的《參考消息》則保持了0.6元的價格不變,此外,《南方周末》由原來的2元上漲至3元。
記者在北京市西二環和東三環的部分報攤調查發現,漲價還不足1個月,對于報紙的銷售量普遍造成影響,位于西二環南禮士路上一家報攤的陳姓攤主介紹說:“普遍都不好賣了,以前能賣50份,現在只賣30份,不漲價的報紙情況會稍好一些。”
位于垂楊柳中街的一家報攤的攤主袁振國告訴本報記者,漲價對報紙銷售確實有影響,漲價前他的攤上最好賣的《法制晚報》一天能賣100多份,現在則正好減半。漲價前的《北京青年報》每天能賣10份左右,而現在最多賣3到5份,《環球時報》價格有略微調整,漲了0.2元對總體價格影響不大,因此現在銷量下降并不明顯。
位于北京東三環富力廣場附近的一家報攤攤主說,《環球時報》和《參考消息》的銷量沒有明顯變化,《環球時報》每天能夠售出30余份,和此前的銷量不相上下。而上述幾家報紙的攤主均表示,漲價1元對于《南方周末》的銷量影響不大,袁姓攤主表示,每周仍和以前一樣進30份《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