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涂露芳) 金融危機陰影下的國內航空業可能重陷整體虧損。昨晚,國航、東航相繼披露今年第三季度報告,東航巨虧23.3億元;此前在國內航空公司中經營業績一枝獨秀的國航,也意外虧損19.40億元,與上年同期盈利21.87億元形成強烈反差。
引人注目的是,國航曾經引以為傲的航油套期保值業務出現9.61億元浮虧,這也意味著國航將無法享受當前國際油價暴跌帶來的利好影響。但國航董秘黃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航套期保值絕對沒有違規行為,嚴格對應現貨采購、旨在抑制航油成本上升的操作手段也從根本上有別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巨虧事件。
國航季報稱,7至9月的虧損主要是受航空市場需求下滑和原油價格波動影響。原油價格上漲導致公司航油成本同比增加26.63億元,上升64%。同時,由于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急劇下降,導致公司持有的油料衍生工具于今年9月30日的時點公允價值為-9.61億元。
中信建投分析師李磊告訴記者,航油套期保值是提前鎖定未來的航油采購定價。國航的巨虧,是因為國際油價的跳水程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料。
此前,在航油高漲的時期,套期保值是不少航空公司的盈利來源。2007年,國航套期保值收益為2.36億元,直到今年上半年,航油的套期保值還給國航帶來了3.13億元的收益。而南航和東航去年也通過套期保值得到了數千萬元的收益。
目前,由于全球經濟衰退跡象明顯,航空公司慣用的套期保值策略也受到了挑戰。根據高盛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期年底美國原油期貨價格不排除會下探至每桶50美元。在三大航中,國航套期保值的航油數量最多,達到航油需求的50%,東航其次,達到三分之一,而南航則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