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國際化一直是政府與企業不懈努力的方向之一,然而,近期出現的中藥安全問題不僅使中藥未來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也令國際投資機構面對中藥望而卻步。”
雖然一些擁有良好技術實力的中藥企業仍可吸引投資者的關注,但目前海外市場相對中藥產品的監管制度與國內還存在差距,因此境外投資者普遍對中國中藥產業感到興奮,但對其了解程度較低。
海外認同度普遍不高
安永全球醫藥行業主管合伙人Carolyn Buck-Luce初到中國,有人提議她試試中藥產品阿膠,但當她了解到阿膠的主要成分是驢皮時,則表示對此敬謝不敏。Carolyn Buck-Luce認為,“如果想讓境外投資者對中國的中藥產業產生興趣,就得提出關于中藥成分的科學性報告,讓全世界都了解中藥的活性成分,而不是只靠中國人本身的信心。”她表示,中藥要想獲得進一步認可,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Carolyn Buck-Luce看待中藥的態度,也是目前歐美投資者對于我國中藥產業的普遍認識。安永遠東區醫藥行業主管合伙人黎永光坦承,雖然一些擁有良好技術實力的中藥企業仍可吸引投資者的關注,但目前海外市場相對中藥產品的監管制度與國內還存在差距,因此境外投資者普遍對中國的中藥產業感到興奮,但對其了解程度較低。
從出口形勢上看,中成藥產品出口亦不盡如人意。中國醫藥保健品出口商會綜合部主任許銘向本報記者介紹,醫保商會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中成藥出口為1.5億元,但10多年來,中成藥始終保持著1個多億的出口額,從增長幅度上來看是呈現下降趨勢。
許銘表示,中成藥出口形勢不旺一直備受有關部門關注,盡管國家近幾年對中藥制造企業給予不少優惠政策,但歐美市場對于中成藥的認同度仍普遍不高,對于中藥原料及稀貴藥材的認可程度遠遠高于中成藥。
無論市場如何變化,投資者考慮更多的是企業的價值,而不是價格怎樣。
境內投資者興趣較濃
然而,本報記者日前在“2008中國高成長企業CEO上市論壇”上了解到,不少國內投資者由于熟悉中藥文化,對于中藥產業的投資興趣還是比較濃厚的。中信證券旗下專業直投公司金石投資有限公司的投資經理張一平表示,他們對于以嶺藥業和步長集團比較感興趣,因為這兩家企業發展都很不錯,尤其在心腦血管治療方面擁有不錯的品種。
但張一平同時表示,金石投資只對具有一定規模的制藥企業感興趣,對于投資額度而言,他們的彈性也很大,可以從5000萬元到兩三億元不等。張一平表示,他們正意與以嶺藥業和步長集團進行投資接洽。
曾經投資武夷藥業并成功助推其上市港交所的新亞伙伴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李樹勛認為,不管是在熊市還是牛市,投資企業的標準都是一樣的,并不會因為市場情況而出現太大改變。他向本報記者表示,對于中藥企業而言,他們更看中其旗下是否有值得發展的品種,以及企業的核心管理者對于企業發展是否有既定的思路。“通過與企業的溝通,進一步了解企業的真正價值所在,以及他們融資的目的是否專注于企業未來發展的長遠計劃,而不僅僅是過度擴張。”
無論市場如何變化,投資者考慮更多的是企業的價值,而不是價格怎樣。“這就是所謂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曾經投資過分眾傳媒、中石油等多家知名企業的方源資本(亞洲)有限公司合伙人趙辰寧如是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