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上去很美”的樓市,現在今非昔比,好像《畫皮》中的美女,轉身一變成為食人的惡魔。房地產涉及行業廣泛,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設計院、銀行業、水泥、鋼鐵等材料、電力……地產企業的發展壯大得益于整個產業的逐漸成熟,但是,地產業的頹勢定會對產業鏈上相關產業造成沖擊。
逾60個行業將受困于房產萎靡
在房地產業發展初期,最早被我國接受并效仿的房地產開發模式是從買地、建造、賣房、管理幾乎都由一家開發商獨立完成的"香港模式",又稱"一條龍"模式。全程開發模式使得開發商位于整個房地產產業鏈的最高端,從土地到資金,從資金到市場,開發商儼然是整個房地產開發鏈上最具話語權的龍頭。
房地產的產業鏈中包含的行業有土地提供者(相關政府部門)、建筑物提供者(各種建筑公司或施工隊、供水、供電等)、服務提供者(設計、勘察、監理、營銷顧問、銷售代理、廣告媒體、質監安監、檢測等)。"我國現行的土地所有制度決定了土地必然是房地產價值鏈的主體和主導方向。無論鏈條上的哪一個環節,都必須通過土地才能實現其價值和功能。這樣政府就成了房地產價值鏈的上游端,能獲得土地的開發商則成了二級利益獲得者,其他技術中介如融資伙伴(銀行、股東等)、開發隊伍(顧問、設計、施工、材料供應、廣告)、中介機構(策劃、代理銷售、經紀等)等則是三級利益分配者,其緊密圍繞在開發商周圍,構成了整個鏈條的下游端。由于是垂直鏈條關系,上游端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和利益分配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員表示。
在整個鏈條中,資金貫穿于整個開發過程的始末,各大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中原證券地產研究員魏博分析,地產行業牽涉的產業鏈很長,投資領域的建材、消費領域的家居、家電等直接和間接關聯的子行業超過60個。
曾任招商地產發展部發展經理的黃清林認為,要從更深入的角度思考,這些產業受影響后對國家經濟發展在戰略上到底有多大。事實上,地產行業這幾年發展太快了,對資源的擠占太嚴重了,影響高科技等戰略產業的發展,帶動的產業也不是什么高級別的產業,還影響產業升級。高房價對居民是一種普遍的掠奪性質的盤剝,不利于調整產業結構的調整。看看國外的情況,我們的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的增速和比例,與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1997年危機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要是小國,金融肯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房地產如果受到影響,所涉及的60多個產業毫無疑問都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短期內經濟的增長,但這是一個良性的調整,不應該害怕。社會資源會重新分配,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經濟長期穩定的發展,當然,行業調整最好能穩步調整,不要大起大落。
水泥、鋼鐵行業受影響最大
"由于涉及行業太多,過于復雜,現在還沒有人能說清楚地產對相關行業的具體影響,也沒有人能統計出有關數據。"黃清林對理財一周報表示。
"開發商正在與專業機構合作,將全部或部分業務外包出去,借助行業的資源和力量共同完成開發。因此,產業鏈開始向專業化靠攏,集約化程度也開始加強和提升,鏈上各個實體各司其職,分工開始明確:建筑交由專業的建筑公司去做,銷售交由專業的代理公司去做,物業管理交由專業的物業公司去做,開發企業則專注于開發。
近年來是這樣的趨勢。"曾做過地產研究員現在上海一家私募任職的蘇先生透露。
蘇先生介紹,現在真正全能型的房地產企業也就碧桂園一家,其余的都在轉型。包括萬科這樣的龍頭,物業管理等產業鏈上的一環,都在交出去。現在看來,前幾年地產業的發展確實太不理性,到現在有剛性需求的人都不敢買房,都在觀望,而地產成交低迷,直接傳導到下游產業鏈,使其他相關行業的總規模在縮小。這種傳導是多方位的,包括鋼材、水泥等材料,甚至還會影響到家電的銷售。
房地產業自2002年開始全國性復蘇后,對水泥尤其是鋼材需求的拉動非常明顯,甚至有鋼鐵業界的分析人士將2000年之后全國范圍的民營鋼鐵企業"大躍進"的原因,歸咎于房地產業崛起對鋼鐵需求的激增,"幾乎只要與鋼鐵沾邊的企業都贏利"。
但是,歷經5年的快速增長之后,房地產業也將面臨調整。
由于成交量持續下滑,眾多房地產學者都預測,今年下半年商品房的開工規模將出現下降。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亦顯示,全國商品房的銷售正面臨快速萎縮的問題:2008年1-6月,房屋銷售2589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2%,同比少銷售2000萬平方米。由于該行業的輻射范圍較廣,對其他行業的投資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因此,房地產投資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變化。尤其是水泥行業,屬于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產業,與全社會經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據了解,2002年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速與水泥需求表現出非常明顯的一致性。
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水泥產業投資完成291.41億元,增長55.97%,增速放慢明顯,下降18%;水泥產量增長8.97%,達5.14億噸,增速較去年同期放緩4.78%。
事實上,被卷入這一輪房地產市場調整的并不僅僅是水泥、鋼鐵等行業,包括玻璃、墻體材料以及工程機械等等,都已經被波及。據了解,工程機械目前受到的影響亦非常明顯。
房地產與水泥、鋼鐵等主要建材行業之間,面臨的是一個循環。當房地產業的調整使建材行業普遍受壓之時,水泥、鋼鐵等需求量較大的建材價格持續攀升也使房地產市場身陷價格困局。
一旦房地產投資放緩,包括水泥及鋼材在內的主要建材,亦將面臨因需求下滑而產生的全行業收縮。這也正是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一直在強調的:房地產業牽扯的產業鏈太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除了成交量明顯下滑外,部分城市的房價已開始下跌。已有分析人士斷言,隨著今年房地產行業拐點出現和未來房產投資放緩,眾多生產與房地產相關的螺紋鋼和低端板材的中小民營鋼鐵企業,將面臨大面積倒閉的命運。
雖然水泥產業目前并沒有感受到明顯的壓力,但也有多家證券機構撰寫報告提醒,由房地產業調整而波及的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開始出現增速下滑,這將直接導致水泥需求的回落,從而對這個眼下正面臨過度投資局面的行業產生嚴重打擊。
曾做過地產研究員現在深圳做私募經理的王波認為,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效應正在向其產業鏈上游的水泥、鋼鐵等建材產業傳導。
房地產業是周期性行業,天價伴隨著天量,則房價是真實的,但是從去年起天價卻沒有天量,那就是虛高,肯定要調整的,但從長期來看,這種調整更有利于長久健康的發展。
"我曾經想寫一份房地產產業鏈的研究報告,可后來發現根本拿不到數據,這個產業鏈太復雜。"王波坦言。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對理財一周報表示,不必擔心房子降價對相關行業的沖擊。現在房價還很高,老百姓買不起房子,房價還會大幅下調的,只要價格下來,銷量自然就會上去,成交量上去了,水泥、鋼鐵等行業一樣會保持繁榮發展。只有擠掉房價泡沫,產業鏈上的產業才能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