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智能建筑門戶網
隨著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已慢慢走近人們現實生活。最近,網易稱將在其免費郵箱登錄安全服務上采用人臉識別。這讓不少網友好奇,人臉識別能起到哪些作用?實用性又如何?然而,人臉識別技術并非傳奇,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還無法達到人們預期的識別率100%。
人臉識別率 受多種因素影響
“現有的人臉識別系統在用戶配合、采集條件比較理想的情況下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但是,在用戶不配合、采集條件不理想的情況下,現有系統的識別率將陡然下降。人臉識別技術遠未達到實用水平,還存在著諸多的挑戰性問題需要解決。”譚曉陽說。
比如,人臉比對時,與系統中存儲的人臉有出入,例如剃了胡子、換了發型、多了眼鏡、變了表情都有可能引起比對失敗。也就是說,人如果發生微小變化,系統可能就會認證失敗。如今,保守估計,人臉識別技術準確率能達到95%,但沒有達到100%。同時,對于雙胞胎,由于相似特征太多,人臉識別基本不可能完成。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博士張小博也認為,光照、姿態、裝飾等,對機器識別人臉都有影響。目前在美國有全世界最先進的人臉識別系統,其在做測試的時候,識別誤讀率也有1%。“以貌取人”
還有未解難題
蘇光大補充說,如今,對于非配合情況下的人臉圖像采集,遮擋問題非常嚴重。特別是在監控環境下,被監控對象可能會戴著眼鏡、帽子等飾物,使得被采集的人臉圖像有可能不完整,從而影響了后面的特征提取與識別,甚至會導致人臉檢測算法的失效。如何有效地去除遮擋物的影響,是非常緊迫的研究課題。
同時,隨著年齡的變化,面部外觀也會變化,特別是對于青少年,這種變化更加明顯。對于不同的年齡段,人臉識別算法的識別率也不同。年齡變化對人臉識別算法的影響也必須得到解決。
此外,雖然隨著人臉數據庫規模的增長,人臉識別算法的性能將呈現下降,如何維持或提高大規模應用環境下的人臉識別算法的識別率,同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事實上,任何一項技術的問世,都伴有諸多值得期待的亮點。然而,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必然的差距,這一切都需要嚴謹地走好每一步,才會向理想慢慢靠近。
人臉識別的過程
首先是人臉檢測,即判斷輸入圖像中是否存在人臉,如果有,便給出每個人臉的位置、大小。其次是面部特征定位,即對找到的每個人臉,檢測其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形狀等信息,最后進行人臉比對:根據面部特征定位的結果,與庫中人臉對比,判斷該人臉的身份信息。
在安全性方面,人臉識別系統信息存儲仍是以計算機能識別的語言為主,即數字或者特定代碼。這也就是說,它同樣會面臨黑客的攻擊。但若是對已存儲的人臉信息進行加密,即便黑客偷走了“人臉”,也沒辦法識別或者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