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候鳥是在春秋兩季遷徙的。它們在春天氣候轉暖時遷徙往北方,秋天氣候變寒冷時遷徙往南方。
而現在,隨著鐵礦石價格的暴跌,采礦業嚴冬來襲,在河北礦企打工的大批南方農民工也像候鳥一樣,上演著一次打工“遷徙”。
故事
一個礦工的“遷徙”
家在湖北十堰的黃師傅說,隨著2004年春天鐵礦石價格的不斷攀升,他們來到北方打工。可現在鐵礦石價格不斷回落,礦場停產,他只能先回老家。
“鐵礦石的價格下降太多,我們所在的礦都停產了。在這兒呆著也掙不到錢,短期內不準備再來河北了,除非等到新一輪價格上漲。”11月8日,在北京西客站準備回十堰的黃師傅無奈地說。現在鐵礦石的價格不斷下跌,停產的礦場越來越多,像他一樣,很多外來務工人員看不到開工的希望,只能暫時選擇離開,從打工地唐山回湖北老家。
黃師傅介紹,2004年春天,鐵礦石價格不斷攀升,北方地區,尤其是以河北為代表的豐富礦山資源成為南方農民工打工的首選地,46歲的黃師傅就是眾多打工者中的一員。
黃師傅說,他家在湖北十堰北部的一個村莊,2000多人的村子中青壯年有七八百人。而這七八百人中,在2004年初有40%左右選擇來北方當礦工。
河北礦工半數以上來自外地
湖北、湖南、四川、安徽等地部分青壯年是河北礦山企業礦工的重要來源地。
不僅是湖北,湖南、四川、安徽等地部分青壯年都是河北礦山企業礦工的重要來源地。據河北省冶金礦山管理辦公室信息監測處統計,在河北各地的礦山企業中,礦工有20多萬人左右。而以這四個地區為代表的外地務工人員達到50%以上。
“目前外來礦工主要是下井作業,以邯鄲、張家口等地為主。”河北省冶金礦山管理辦公室信息監測處處長王瑞軍說,以邯鄲武安為例,外來務工人員能占到全部人數的60%左右。
在唐山,2004年外來礦工數量也開始明顯增多。王瑞軍說:“唐山鐵礦品味(指含鐵量)比較高,一般都在20個以上,而且多數都是地表礦。而隨著開采量的加大,很多礦企都轉為井下作業。”
礦價暴跌礦企減產
據河北省冶金礦山管理辦公室統計,河北礦山資源相對豐富,以黑色礦山為主的鐵礦占比最大。此外,銅礦、鋰粘土礦、石英石礦、鉛鋅礦等也有分布。
“2003年鐵礦石價格大幅上升,有色金屬礦也開始轉產,目前河北的礦山企業基本都是鐵礦企業。”王瑞軍說,河北鐵礦儲量居全國第二位,占全國儲量的46%,產量連續11年全國第一。“河北的礦企規模也很大,主要分布在河北以山區為主的46個縣里。目前,僅采礦企業就有2000多家,而選礦企業共3000多家。”王瑞軍說。
然而,隨著鐵礦石價格的急轉直下,從年初的每噸1200元跌到現在的600元左右,很多小礦企經營開始不景氣。
據河北省冶金礦山管理辦公室的統計,3000多家選礦企業基本處于停產狀態,而2000多家采礦企業中一半以上的企業都處于停產狀態,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
礦企停產外地礦工返鄉
“ 有的企業生產一天就會虧損上千萬,但不生產只是損失部分正式員工的工資。”河北一礦企內部人士說,在這個時候,很多企業干脆選擇了關門。
黃師傅也介紹,“只要下井就要付100元,而如果是爆破工的話,至少要500元,否則沒有工人給干活。”
黃師傅說,像他所在的礦屬于中型的礦場,總共有1000多人,其中有400多人來自湖北和安徽。而這次和他一樣選擇離開礦場的,至少有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