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號將于16日下午發射
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將于16日下午發射,并與天宮一號實施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交會對接,如同“太空接吻”,無論是目前的小型空間實驗站,或是今后建立大型空間站,都離不開這關鍵一步。而交會對接分系統,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如今它再次整裝待發,準備迎接新的載人對接考驗。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去年神舟八號的首次交會對接相比,今年有航天員參與,使得此次發射試驗任務更加不凡。神舟九號的交會對接將在3個方面得到進一步的考驗。
首先,在神八首次交會對接中,由于初始條件相當完美,對接的過程非常順利,在最初設計中考慮到的強制校正動作沒有啟動。而本次的交會對接將視具體情況,有可能會啟動強制校正。這位負責人解釋,若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時的相對位移、角度及角速度等實際對接初始條件偏差較大,將可能造成對接碰撞時飛船出現較大偏差,那么,只能進行強制校正。如果此次對接時用到強制校正,將需要10分半鐘。
其次,兩個飛行器連接后的密封情況如何,將得到進一步驗證。神舟九號上的密封圈是一個異型的密封圈,805所主管密封圈的設計師耿海峰介紹,密封圈的技術攻關從2002年開始,直到2008年單件產品的攻關才結束。最終采用了目前的外形和尺寸,并得到了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的驗證,確認了密封圈在空間不受力的情況下,不會自動脫落,橡膠也不會因為惡劣的空間環境而失效,或在惡劣空間溫度環境的持續作用下,也不會從安裝框里脫落。
此外,為了保證首次載人能夠對得上,即使在出現異常的情況下,也要能分得開,確保航天員能夠安全返回,因此在設計的時候就采用了多重冗余設計。這些設計有可能在本次飛行試驗中,有選擇地進行考核。
14日從國防科工局獲悉,我國120噸級液氧煤油高壓補燃循環發動機研制成功,將作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動力系統,為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國家重大專項任務提供有力保障。它的研制成功,意味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之后第二個掌握液氧煤油高壓補燃循環火箭發動機核心技術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