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本報 作者: 余豐慧 發布時間: 2012年7月10日
1~5月,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8301.3億元,同比下降10.4%,5月比4月環比下降11.8%。
繼前幾個月國企利潤下降后,1~5月份同比下降幅度在擴大,說明國企經營不景氣問題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從5月份環比下降高達11.8%來看,說明國企利潤還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造成今年以來國企利潤持續下滑的首要原因是,內外需低迷不振。外需主要表現在兩個市場:一是美國市場受其經濟指標低于預期影響,消費始終難以恢復;二是歐洲市場受到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影響,經濟受到重挫。這兩個市場是中國外需拉動的主要力量,對中國經濟影響可想而知,國企當然不可能幸免。內需主要因素是,居民消費始終啟動不理想,受制于收入增長、社會保障和高物價、高學費、高房價制約,啟動不是一日之功。同時,中小微型企業作為國企的零部件加工和產品中間銷售環節,由于經營上困難重重,許多瀕臨破產邊緣,對國企生產上的支撐和對中游產品的需求拉動力大幅度下滑。
影響國企經營下滑的另一個因素是,4萬億元投資紅利的消失。從投資上說,4萬億元投資基本消失殆盡,習慣于投資拉動、上項目的國企失去了擴張的資金支撐,必然造成后勁匱乏,直接反映到經營困難和效益下滑上。另一方面,應對金融危機時期刺激消費的一系列措施退出后,對國企影響較大,比如:刺激汽車消費、家電消費等的稅收政策,以及房地產調控對國企經營的影響等。
總體來說,國企利潤下滑,經營不景氣,是國際經濟大氣候和國內整體經濟走勢低迷共同導致的,也是國際國內經濟走勢的反映。但是,也必須看到,世界經濟現在已經到低谷,再壞也壞不到哪里去了,將會出現緩慢復蘇的情況。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隨著我國應對經濟下滑措施的逐步到位,我們堅信國企經營狀況將會逐步好轉。
在分析上述國內外因素的同時,國企利潤下滑背后的幾個現象應該引起關注。首先,國企利潤下滑與國企收入不匹配、不協調。1~5月國有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1.3%,5月比4月環比增長3.7%。而利潤卻同比下降10.4%,5月比4月環比下降11.8%。收入同比、環比呈現增長,利潤卻雙雙出現下降,說明在成本控制和管理上存在較大問題。這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其次,從成本看,前5個月,國企成本費用總額為15.51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營業成本同比增長12.7%,財務費用同比增長35.9%。從中可以看出,營業生產成本與營業總收入增速基本同步,而財務管理費用卻畸高,竟然高出收入同比增速24.6個百分點。這說明,國企在利潤下滑、經營不景氣的情況下,內部的工資費用、獎勵費用、高管薪酬、行政費用、管理費用等財務費用成本不降反升而且升幅不小。這是必須引起高度關注的。
再次,從行業來看,實現利潤同比增幅較大的行業為幾個壟斷行業,可見壟斷行業利潤增幅較大。從目前情況看,壟斷行業旱澇保收、產業集中度過大,無論對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還是對企業的成長都沒有好處,而且將阻礙市場經濟機制的完善。這就告誡我們,破除壟斷、激活民間資本、激活整個經濟細胞的步伐應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