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消息,日本一名白領SatoshiTada通過“揮動手機”支付購物帳單、獲得免費食品和購物優惠券。Tada說,“我每天都大量使用手機來完成諸如此類的任務。如果需要,我隨時可以用手機付帳,而無需滿大街地找自動取款機了。由于與信用卡相連,用手機付帳還能夠獲得積分。”
據國外媒體報道稱,維薩和諾基亞等一些巨頭仍然在進行這方面的試驗,但日本已經有逾5000萬手機用戶用上了所謂的“錢包手機”。日本領先一步的并非只是技術,還有商業模式。2013年時全球將有7億人用上“錢包手機”。
摩根大通證券分析師HironobuSawake表示,“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錢包手機’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方便,全球的手機都將支持這種應用。人們通常總是隨身攜帶手機,手機有支付功能將給用戶帶來許多方便。”
日本的成功和其它地區的試驗表明,這種技術可以使手機取代信用卡和現金,作為車票和電影票使用,成為辦公室和家庭的電子鑰匙。但這一技術也面臨一些障礙,例如打破消費者對手機取代信用卡的心理障礙和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日本在這方面走在了前邊。例如,日本手機運營商KDDI最近與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合作成立了一家銀行;通過與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合作,日本第一大手機運營商NTTDoCoMo提供信用卡和借貸服務。
在日本之外的地區,電信產業和金融機構仍然在探索“錢包手機”業務的運作模式。諾基亞負責戰略聯盟和合作業務的主管吉哈德·羅蒙(GerhardRomen)說,手機將金融和電信產業聯系在了一起,電信廠商希望成為“錢包手機”業務鏈中的一環。
萬事達上個月表示,正在與數家銀行進行推出手機電子錢包服務的談判,預計未來兩年內以零售業務為主的銀行在這方面將有大動作。萬事達負責手機業務的副總裁詹姆士·安德森(JamesAnderson)說,銀行對這項技術沒有任何疑慮,它們需要解決的是商業模式問題,這可不是一件小事。他指出,消費者非常喜歡這一服務。
NTTDoCoMo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所謂的“錢包手機服務”,KDDI和軟銀隨后也推出了類似的服務。諾基亞在海外市場上也推出了支持這類服務的手機。盡管手機支付服務在日本獲得了成功,但在使用這類手機的用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真正利用手機支付購物帳單。
年齡段在20-39歲之間的消費者是手機支付服務的主要用戶群。研究表明,只要嘗試過一次,消費者就會經常使用手機支付服務。企業可以利用該服務跟蹤用戶的購物習慣。
麥當勞日本分部和7-11便利店一直在進行提供手機折扣優惠券的試驗;索尼和DoCoMo聯合成立的FeliCaNetworks已經推出了一個手機平臺,零售商可以在該平臺上提供類似服務。麥當勞日本發言人KazuyukiHagiwara說,“許多日本手機用戶都用上了‘錢包手機’,我們不能忽視它們作為營銷工具的潛力。”
諾基亞已經開始銷售支持“錢包手機”,但增長速度受到了因采用安全芯片而造成的高價格的影響。日本手機廠商采用了索尼的FeliCa芯片,價格與其它手機相比頗具競爭力。
市場分析機構JuniperResearch預計,2013年“錢包手機”擁有量將從目前的5000萬部增長至7億部,為手機支付產業和軟硬件廠商提供重要的增長機遇。
維薩正在開發一款應用,向谷歌Android手機提供支付服務;英國手機運營商O2也在測試手機支付服務。
手機支付服務的潛在用戶最為擔心的是安全問題。DoCoMo表示,遠程鎖定系統使得其他人無法使用用戶手機的支付功能;影響手機支付業務增長的另外一個因素是擴展系統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