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國內磷行業經歷冰火兩重天。其原料黃磷8月末市場噸價高達2.5萬元左右,不料從9月起便一路狂跌,跌至本月初的1萬出頭。作為我國第四大磷礦石生產基地,四川的磷礦企業大面積囤貨,而下游的磷化工生產企業則紛紛減產停產,等待市場回暖。
黃磷日最高降價千元/噸
四川馬邊龍泰磷電公司供銷部部長盛宇介紹,國內黃磷生產裝置主要集中在我國西南地區及周邊省份,四川產量占全國11%。但年初的雪災以及后來的地震,導致產量減少和需求量的上升,推動黃磷上漲,“到8月底達到最高,每噸黃磷盈利都接近1萬元。”
“接著,市場則是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從9月開始,黃磷價格開始下跌,一天最高跌幅達1000元/噸。跌到現在,銷售價格和生產成本已經出現倒掛。”盛宇認為,支撐黃磷價格堅挺的各種因素逐步消失,加上國際經濟低迷導致出口銳減,是導致磷價猛跌的原因。同時,年末將至,黃磷企業面臨支付所欠電費、磷礦石等原輔材料貨款的壓力,紛紛壓價銷售,更使其價格加速走低。
磷化工企業大面積減產停產
價格的低迷,讓磷產品成交量極度縮水,國內磷企大量囤貨。國內最大的黃磷生產廠家、川投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工侯永勝表示,從10月起,川投化工黃磷生產線減產50%,盡管如此,該公司目前還囤積了幾千噸黃磷。
據侯永勝介紹,受黃磷價格深幅回落的影響,下游磷酸鹽企業產品價格也進入快速下降的軌道。前段時期黃磷價格高漲之時,很多企業難以承受而陷入虧損;一些當時經營情況尚可的企業咬緊牙關進了高價黃磷原料,沒想到沒過幾天價格陡降,把它們也拉入了虧損的深谷。因此,磷酸鹽企業的虧損面不斷擴大,限產、停產的企業不斷增多。
關稅下調助推市場轉暖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11月13日發布通知,自2008年12月1日起,調整征收出口關稅(包括暫定關稅和特別關稅)的產品范圍和稅率。其中包括降低部分化肥及其原料的出口關稅;降低氮肥、磷肥等及其部分原料的特別出口關稅;調整尿素、磷酸二銨(DAP)、磷酸一銨(MAP)等化肥產品的淡季出口關稅征收方式;取消部分化工產品的出口關稅等。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調整是個大利好:一是將黃磷和磷酸的特別出口關稅由100%下調為75%;二是通過下調磷肥關稅,緩解磷肥企業的經營壓力,對磷礦石、黃磷和磷酸價格形成支撐,間接改善磷化工行業經營環境。
“關稅下調后,詢價的買家明顯增加。”馬邊龍泰磷電公司供銷部部長盛宇表示,磷行業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成交量太小。本次出口關稅調整,有利于增加出口,提振行業信心,對磷化工系列產品價格的企穩以及企業經營形勢的好轉具有積極意義。
也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由于庫存量巨大,需要一定時間消耗,此次關稅調整起到的提振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