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做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決策部署后,農業部迅速采取行動。11月14日,農業部編制完成了今年新增農業建設項目的投資計劃,涉及中央投資總計51.5億元,用于改善農業生產設施和農民生活條件,帶動地方和農民投入上百億元。其中,作為農村能源建設和農村節能減排重要內容的農村沼氣建設總投資達30億元,用于建設225萬戶戶用沼氣、3萬多個農村沼氣鄉村服務網點和7500多個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工程,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農村沼氣建設對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將帶來怎樣的積極作用?日前,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務院將農村沼氣作為進一步擴大內需的措施之一,既是拉動消費、促進發展的有效辦法,也是改善農村居民生活,促進新農村建設,實現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的雙贏的新舉措。發展農村沼氣,可以引導地方和社會資金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水泥、鋼鐵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引導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科教司王衍亮巡視員告訴記者,年底中央追加沼氣建設投資30億元,其作用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拉動內需。可帶動地方投入和群眾自籌72億元,主要增加水泥、磚、鋼材、農用車等用量;二是促進就業。新增225萬戶沼氣池,若6個月內建成,需技工10萬人,僅此一項可使農民技工增收12億元;三是促進農民增收節支。30億元投資,可為農戶節約燃料、化肥等直接支出11.5億元。
自2003年實施農村沼氣國債項目以來,中央已累計投入110億元。截至去年底,全國農村戶用沼氣已發展到2650萬戶,年產沼氣102億立方米,相當于替代1600萬噸標煤,為農戶直接增收節支130億元。同時,還建成各類養殖場沼氣工程2.66萬處,其中大中型養殖場沼氣工程1600處。
然而,與快速發展形勢相比,農村沼氣發展還存在普及率低、社會化管理服務滯后、補貼低、“三改”不到位等一系列突出問題。目前適宜農戶沼氣普及率只有18.9%,沼氣發展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沼氣普及任務艱巨;產業服務體系建設滯后帶來的不利影響日益凸顯,出現了故障維修不及時、配件供應跟不上等問題,已明顯不適應產業發展的需求;中央補貼不到沼氣建池成本的1/3,農民負擔重,困難農戶建池難,部分農戶即使建好沼氣池,但“三改”不到位,不能充分發揮沼氣建設的效益。
王衍亮巡視員表示,下一步各級農業部門將迅速行動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快農村沼氣工程建設力度,在明年6月底完成農村沼氣建設任務,實現拉動內需的作用。同時,加快推進農村沼氣服務體系建設,以扶持建設鄉村服務網點為重點,構建包括實訓基地、服務站和服務網點為主要內容的較為完善的沼氣服務體系,到2010年使服務能力覆蓋70%以上的沼氣農戶;加快畜禽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支持大中城市郊區、重要水源地等地區的畜禽養殖場建設沼氣工程。
據了解,按照農業部頒布的《全國農村沼氣工程建設規劃》,到2010年,全國農村戶用沼氣總數要達到4000萬戶,占適宜農戶的30%左右,年產沼氣155億立方,到2020年,農村戶用沼氣達到8000萬戶,基本普及農村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