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空氣質量監測協會負責監測空氣污染物濃度,向公眾提供空氣質量信息。根據空氣質量監測協會提供的數據,法國環境與能源管理局每天會在網站上發布當日與次日空氣質量指數圖,并就如何改善空氣質量提出建議。
空氣質量指數圖包括空氣中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PM 10這四種污染物的監測數據,并按污染程度將空氣質量分成1至10級。當污染物指數超標時,地方政府會立即采取應急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并向公眾提供衛生建議。
德國:制定長短期減排舉措
德國聯邦環境局發言人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德國,如果空氣出現嚴重污染,則要首先采取應急行動。若想從根本上減少城市大氣污染,還需要從立法和管理上采取一些長效措施。
這位發言人介紹的應急措施是:首先,對某類車輛實施禁行,或者在污染嚴重區域禁止所有車輛行駛;其次,要限制或關停大型鍋爐和工業排污設備;此外,關停城市內的建筑工地也有助緩解污染。
上述舉措僅為應急措施,若想從根本上減少城市大氣污染,還需要從立法和管理上采取一些長效措施。德國的做法通常有以下幾種:
第一,設定機動車排放標準,各類車輛都需滿足設定的排放上限。歐盟所有成員國機動車均需符合歐盟統一標準。為了排放不超標,機動車輛需安裝微粒過濾器等尾氣清潔裝置。在德國,安裝過濾器的車主可獲得國家補貼。
第二,嚴格設立大型鍋爐和工業設施的排放標準。歐盟已統一規定了工業排放標準,出臺了《工業排放令》。同時,對小型鍋爐等供暖設備設定排放標準。
第三,設定機械設備排放標準,如工程機械等。
此外,為了減少空氣污染,還需要在行政管理上下工夫,德國有超過40個城市以及許多歐洲城市均設立了“環保區域”,只允許污染物排放少的車輛駛入。還可通過補貼和宣傳,鼓勵人們利用公共交通以及騎車出行。
美國:定期審查空氣質量監測標準
美國環保署和其他機構合作設立了“空氣質量指數”,及時在網站上更新有關地方空氣質量以及空氣污染水平是否達到威脅公眾健康的及時、易懂信息。
根據《潔凈空氣法》,環保署須定期審查空氣質量監測標準。環保署根據可吸入顆粒物水平將各地的空氣質量分類,并負責監督地方政府制定執行計劃,減少該地污染物排放。
此外,美國環保署列出了一些小貼士,提示人們日常生活中“從我做起”以提高空氣質量。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電;多乘坐公共交通;避免燃燒葉子、垃圾等。
英國:依法劃定“煙塵控制區”
1952年12月5日的毒霧事件之后,英國政府于1956年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案》,劃定“煙塵控制區”,區內的城鎮禁止直接燃燒煤炭。此外,還陸續關停了倫敦所有燒煤的火電廠,將其搬到城市以外的地方。
在過去50年間,由于在倫敦的家庭和工業中使用煤炭已經逐漸銷聲匿跡,交通排放成為空氣污染的最大的來源。
英國政府呼吁民眾在城市地區盡量使用小排量的汽油動力汽車以及清潔的公共交通,并對使用柴油的公交車和出租車進行升級改造。
英國環境專家、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弗蘭克·凱利教授說,北京的污染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地理位置造成的,另外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于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在城市中既有燒煤的火電廠,路上也有太多的汽車在行駛,因此北京同時遭受著當年困擾倫敦的問題和目前困擾倫敦的雙重問題。為了提高空氣質量,當局需要逐一厘清并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