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寶馬汽車公司最近與日本豐田公司打得火熱。2012年6月29日,豐田汽車與寶馬公司聯合發表聲明,宣布簽約拓展長期戰略關系,將在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總成、跑車和車輛輕量化四個領域展開合作。兩家公司2011年12月曾經簽訂長期合作協議,主要圍繞柴油發動機和鋰離子電池兩個領域展開合作。
寶馬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但是屢敗屢戰,直到今天寶馬公司仍然沒有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獲得實質性的突破,因此,與豐田公司的合作將成為寶馬公司新能源汽車研發過程中的一個全新的里程碑。
氫動力曲高和寡
寶馬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最早獲得突破的是自己引以為豪的氫動力汽車技術。
過去數十年中,寶馬公司獨辟蹊徑,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如何直接在氣缸內燃燒氫氣。作為寶馬公司技術突破的象征,寶馬7系氫動力汽車一度生產100多輛。
但是,在未來非常有前景的氫動力技術在今天的世界卻仍然有許多難題,從而造成曲高和寡。最大的問題仍然是安全。因為氫動力汽車需要隨身攜帶一個250公斤重的氫燃料罐,但是在如何防止氫氣泄露方面,寶馬公司卻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
甚至消費者購買寶馬公司的氫動力汽車以后,必須注意不能將汽車停在密封的車庫中或者地下停車場中。
同時,氫動力汽車更需要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支持,但是加氫站高昂的成本讓相關的建設一直沒有鋪開。
2009年,寶馬汽車公司研發部一名負責人曾經向媒體透露,寶馬公司將不會繼續開發新的氫動力汽車試驗車型。2009年9月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寶馬汽車公司CEO諾伯特雷瑟夫說:電力驅動是未來的希望之星。
寶馬公司的氫動力計劃終于宣告擱淺,而寶馬公司的電動車計劃終于登場。
電動品牌未老先衰
顯然,寶馬公司對于電動車的希望過于強烈。寶馬公司甚至在2011年2月22日在總部慕尼黑發布了名為i的電動車的專門品牌。
專門將電動車作為一個公司的品牌打造,在所有的跨國公司中絕對屬于另類。既然作為一個單獨的品牌,就必須有一系列的產品,同時有相當大的市場。
顯然,寶馬公司這次又押錯了賭注。因為不管是作為入門級純電動轎車的i3,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酷派轎跑的i8,都必須有成熟的電池技術。然而,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哪一個公司宣稱能夠保證自己的鋰電池技術完全符合市場的安全需要。
通用公司的增程式電動車VOLT曾經發生發生自燃的事件,一度打擊了市場的積極性。而中國一輛電動出租車也曾經發生自燃,也表明電動車仍然需要安全技術的進一步完善。
雖然德國、美國乃至中國都曾經表明推動電動車市場的雄心勃勃的計劃與目標。然而技術與市場的障礙,讓電動車的發展不得不放緩腳步。
因此,寶馬公司預計未來每年i3銷量達到10萬輛、i8銷量達到1萬輛的計劃只能暫時保持一個美好的夢想,到底什么時間將市場照進夢想,并不是寶馬公司一家所能推動。
據媒體披露稱,寶馬公司高層一度宣稱,終止i3和i8開發工作雖然會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但不會像90年代拋售羅孚那樣導致公司陷入漩渦。
顯然,寶馬公司已經開始考慮是否要停止電動車的研發。寶馬公司也許不希望最終落到當初通用汽車公司在1990年代末期生產EV1的結局。通用汽車公司曾經生產出一款EV1電動車,并在市場上流行多年,但終究因為成本和技術問題而被迫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