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3月14日訊 近日,新學期將至,童裝校服的質量問題又成了受人關注的焦點問題,仿佛一顆“重磅炸彈”,在不經意間便會爆炸。上海對校服的抽檢結果顯示,22批次產品中,6批次不合格,其中一家公司生產的冬季校服被檢出致癌物質芳香胺,被稱為“毒校服”。
看完這則新聞啊,筆者就特別想給中國的小孩鳴不平,現在中國的兒童都過的是什么日子?小時候喝的是毒奶粉,上小學了遇到校車事故,好不容易過個兒童節吧,連個新衣服都是有問題的。都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現在的小孩真可謂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各類危害兒童生命健康的事件已經讓人是防不勝防。
市場上的童裝檢測中,出現安全問題的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纖維含量虛標的現象很普遍。其二,是近兩成童裝色牢度不合格,還有就是甲醛超標和芳香胺染料超標。其實筆者覺得在中國市場上泛濫的各種高端三寨和假貨面前,前面兩個問題已經顯得太小兒科了,我們重點應該關注的是后面兩個關于甲醛和芳香胺染料超標的問題。甲醛含量過高的服裝產品,在穿著過程中會逐漸釋放出游離甲醛,通過人體的皮膚和呼吸,對人體產生危害。長期接觸甲醛氣體,可引發頭疼、皮炎、濕疹等癥狀。甲醛這種物質的揮發持續時間很長,一般情況下能持續10年,如果這種東西長時間在體內存在的話,最嚴重的后果將是引起細胞的惡變,很有可能形成腫瘤甚至是惡性腫瘤,比方說兒童白血病。虧得現在孩子們吃激素發育快啊,一件衣服穿不了10年就不合身了,不然啊都得被抱著進醫院。
童裝致癌可謂殺人于無形,后果很嚴重!想想祖國未來花朵們穿著這樣的衣服,真是令人捏一把汗啊。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為什么這次童裝抽檢會出現那么多的不合格?如果不是針對開學期間的童裝抽檢,這些童裝是不是還在批量生產?當初這些童裝流入市場的時候,為什么有關部門沒有制止呢?部分生產廠家在兒童服裝的生產過程中,在生產技術上,在面料選擇和加工工藝方面都有很大缺陷。那么當初這些廠家又是怎么拿到生產許可證的呢?我想這里面還存在著有關部門監管不嚴的問題。
我們還忽略了這樣一種現實。這些質量沒有保證的童裝一般都在一些低檔廉價的攤點銷售,而這些攤點恰恰滿足了一些經濟不是很寬裕的人的消費心理。看最近物價漲得那么厲害,一些生活在平均水平線以下的家庭為求個糊口起早貪黑,哪還有多余的心思去關注自己孩子衣服的質量呢?這可不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而是“一個愿打,一個不得不挨”啊!
總之筆者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多多關愛一下我們的孩子們和普通消費者,不要僅僅只是在開學期間、兒童節和315才去打假,在其他時候也能加大打假的力度,讓我們孩子的衣服不僅僅只是起到遮羞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保護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