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生的韓亞空難引發廣泛關注,針對事故發生的原因,《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了幾位航空領域的專家和從業者。他們認為,盡管最終調查結論尚未公布,但在自動系統日益增多的今天,飛行員手動操作經驗仍應得到重視。
“最安全飛機”的失誤
裝備了先進機翼和多項新技術的波音777被譽為“最安全的飛機之一”。此次事故之前,波音777從未出現過人員傷亡。
中國航空學會科普委員會委員、《航空知識》副主編王亞男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說,波音777上配備有多種自動化系統。比如,自動駕駛儀在巡航過程中可按照預先設計的航向、高度、速度控制飛機飛向目的地。自動儀表進近引導系統(盲降系統)則能夠把飛機以準確航道引導到安全的低高度。
關于飛行安全理念,空客公司提出了著名的“金科玉律”,其中第二條是“任何時候都要合理使用自動化”。而在波音飛機設計商的理念里,“越是遇到非正常情況,越是要盡量使用自動化的標準程序”。微博賬戶為“傲氣雄鷹elf ”的一名中國國際航空公司飛行員告訴記者。
經過調查,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沒有發現飛機機體方面故障。NTSB負責人稱:“飛行員最初將自動系統的速度設置到了安全的137節”,而事故前“他意識到該自動油門并沒能保持住速度”。
調查顯示,墜地前4秒,飛機發出失速警告;失事前1.5秒,飛行員提出“復飛”。不過,此時飛機的尾部已與防波堤相撞,因結構受損而無法復飛,最終造成嚴重后果。
矛頭直指飛行員
事發后,美國一些評論員和航空業專家認為,事故有兩個主要原因:飛機下降的高度太低,飛行速度太慢。而在探討這兩個原因的背后,矛頭直接指向駕駛員的錯誤操作。
據統計,七成以上的飛機事故發生在起降階段。王亞男稱:“起飛降落屬于關鍵操作,一定要由有資質的飛行員來進行。”
即便加上本次11個小時航程,處于轉換機型階段的“實習生”李康國(音譯)執飛波音777的累積時間也只有43個小時,共駕機降落9次,沒有達到韓亞航空公司要求的10次。
此次事故飛行是李康國第一次駕駛飛機在舊金山機場降落。舊金山機場起降環境相對復雜,不僅跑道多,航線密集,還需在海陸之間建立五邊航線。專家認為,此次事故正是由“不熟悉的駕駛員遭遇了不熟悉的機場”。
關于駕駛員資歷的爭議,韓亞航空公司并沒有表態,但他們認為李康國完全具備駕駛條件。在駕駛波音777機型前,李康國已有近萬小時的空客A320飛行經驗。
事實上,其在空客的經驗沒能避免慘劇發生。王亞男說:“空客和波音兩種飛機在設計和駕駛理念上有差異。長期駕駛A320會形成獨有的適合空客的駕駛習慣。”
韓國聯合事故調查團公布的信息也佐證了這一觀點。調查顯示,飛行員關閉自動駕駛裝置時,同時也會關掉能夠自動調整飛行速度的自動油門。而這一操作則正是空客與波音兩個機型間的重要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