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qseaa"><tt id="qseaa"></tt></menu><nav id="qseaa"><tt id="qseaa"></tt></nav>
    <optgroup id="qseaa"><tt id="qseaa"></tt></optgroup>
  • <object id="qseaa"><acronym id="qseaa"></acronym></object><input id="qseaa"></input>
    <menu id="qseaa"></menu>
  • <nav id="qseaa"><u id="qseaa"></u></nav>
  • <object id="qseaa"></object>
  • <input id="qseaa"></input><menu id="qseaa"></menu>
  • <s id="qseaa"></s>
  • <menu id="qseaa"><u id="qseaa"></u></menu>
  • <input id="qseaa"></input>
    ACS880-07C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4
    工業智能邊緣計算2024年會
    2023年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煤電談判逐步回歸平靜 雙方將更多由競爭轉向合作
    • 點擊數:355     發布時間:2013-12-23 16:43:00
    • 分享到:
    關鍵詞:

       來源:中國能源報

      轉眼間,年關又近,一年一度的煤電談判再度拉開帷幕。恰在此前不久,疲軟了近一年的動力煤價格出現了一波強勢反彈,且目前煤價仍處于反彈過程中。

      從計劃經濟時期的煤炭訂貨會到前幾年的產運需銜接會,再到近兩年的合同匯總會,每到歲末年初,煤電雙方都會就下一年的電煤供需合同進行談判,并不時展開激烈爭論。因此,近年來幾乎每到此時,“煤電之爭”都會成為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這種所謂的“煤電之爭”從根本上講是市場不健全,市場機制不完善的結果。一方面,由于電價長期實行政府管制,成本的上漲不能及時得到疏導,發電企業對煤價上漲的承受力不斷減弱;另一方面,為防止煤價上漲給發電企業帶來太大經營壓力,政府始終保持對重點合同電煤價格的指導,煤價實行事實上的雙軌制,而且某些時候重點合同電煤和市場煤價格的差距高達數百元。這種情況下,發電企業每年都希望能以較低的價格拿到更多的重點合同煤,而煤炭企業則希望重點合同煤價格每年都能夠漲一些,希望重點合同煤的供應量能夠少一些,“煤電之爭”由此而生。

      2013年煤炭市場發生了質的變化,電煤價格雙軌制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煤炭價格實現了完全市場化。重點合同取消之后,電煤價格實現并軌,神華、中煤等大集團紛紛調整其煤炭銷售定價方式。其中,神華新的銷售方案為,跨省區銷售的合同,現貨銷售價的銷量和中長期協議價的銷量按3:7的比例簽訂,現貨銷售價格參照環渤海動力煤指數價格執行,中長期協議價格在現貨價格的基礎上優惠10元/噸。中煤能源新的定價方式為,不再區分長期合同和現貨市場,而是統一浮動作價,價格以環渤海指數為基準,以當周環渤海指數減10元與客戶進行結算。

      煤價并軌,煤企制定新的銷售定價方式之后,發電企業不用再為了多簽一些重點合同和讓重點電煤價格少漲一點,而與煤炭企業爭執不休。因此,2012年和2013年歲末年初的“煤電之爭”相對平靜了很多。

      目前各大煤炭集團都傾向于以環渤海指數來進行銷售定價,而各大發電集團也逐步接受了這一事實。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是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下編制的,該指數以秦皇島港、天津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國投京唐港和黃驊港等6個環渤海港口動力煤平倉價格為基礎,經統計處理后得出各港口、各煤種價格水平及變化幅度,并最終集中體現為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平均價格。盡管存在種種質疑和擔心,但指數發布三年來,其影響力業內人士早已有目共睹,在國內煤炭貿易中發揮了較大作用,其權威性也逐步確立,。

      各界對環渤海指數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其真實性上,質疑其能否真正反映市場。質疑的理由主要是,2012年全國港口內貿煤炭發運量6.39億噸,僅神華、中煤兩大集團煤炭下水量占下水煤比重就超過了50%,而環渤海指數的一部分基礎數據正是來自于這些煤炭集團,這些集團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報價控制環渤海指數,進而主導煤炭市場走勢。這種質疑貌似不無道理。

      但同時也應注意到,目前我國煤炭市場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市場,國內外煤炭市場已經日趨一體化,今年前11個月進口量已經超過2.9億噸,而除了來自蒙古的進口煤之外,絕大多數均是通過海運的方式進口至華東和東南沿海地區。進口煤價格不僅不會被國內煤企主導,而且還會將國際煤市的變化傳導至國內,進而影響國內市場。因此,盡管神華、中煤等大集團下水煤占比很高,很多時候他們并不能主導煤市,而是隨著市場變化不斷調整銷售價格。比如,很多人把10月份以來環渤海指數的上漲歸結于神華等煤炭巨頭抬價,對于這種觀點,個人并不認同。就像7、8月份神華等巨頭帶頭降價一樣,筆者同樣不認為他們是在惡意降價。7、8月份降價是因為6月份國際煤價出現了大幅下跌,而10月份以來漲價,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9、10月份國際煤價出現了較大幅度上漲。

      除了進口煤和國際市場之外,神華和中煤兩大集團在華東和東南沿海區域還進一步面臨著國內其他煤企的競爭。國內調往該地區的煤炭除了經北方各港口下水之外,還有一部分是非下水煤,神華和中煤兩大集團在以上區域動力煤消費總量中的比重估計也就在1/3左右。因此,不大可能對市場走勢起到決定性作用,至多是給市場帶來一定影響。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目前煤價上漲是煤炭企業在為煤電談判造勢的說法有點勉強。一是煤價已近完全市場化了,現在無論是現貨煤還是長協煤都逐步趨向于指數定價,對于雙方來說,一年一度的煤電談判更主要是確定一個供求數量,當時煤價對談判的意義已經不大;二是盡管部分大集團煤炭銷售占比很高,但他們尚難以主導市場走勢,即便想為煤電談判造勢,恐怕心有余也力不足。

      事實上,經歷了多年的恩怨糾葛之后,隨著煤、電市場化不斷推進,煤電雙方將更多的由競爭轉向合作。未來,只要政府能夠維護好市場環境,盡快推進電力市場化化改革,做好市場各環節的監管,避免某一方出現壟斷,煤電雙方只需達成長期的供需意向便可,價格完全交給市場決定。這樣的話一年一度的煤電談判將會越來越平靜,直到不被各界關注。

      (作者李廷 系睿能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咨詢顧問)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
  • <menu id="qseaa"><tt id="qseaa"></tt></menu><nav id="qseaa"><tt id="qseaa"></tt></nav>
    <optgroup id="qseaa"><tt id="qseaa"></tt></optgroup>
  • <object id="qseaa"><acronym id="qseaa"></acronym></object><input id="qseaa"></input>
    <menu id="qseaa"></menu>
  • <nav id="qseaa"><u id="qseaa"></u></nav>
  • <object id="qseaa"></object>
  • <input id="qseaa"></input><menu id="qseaa"></menu>
  • <s id="qseaa"></s>
  • <menu id="qseaa"><u id="qseaa"></u></menu>
  • <input id="qseaa"></input>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力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