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近日有消息稱,遼寧紅沿河核電站5、6號機組在年底前將力爭核準開工。昨日,記者從中廣核獲悉,公司正在積極推進二期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
中廣核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二期機組具體的時間表需根據國家的總體安排確定。
資料顯示,2010年時,二期工程(5、6號機組)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開展前期工作,同年,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審查,規劃建設2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2013年底,中廣核向環境保護部報送了《遼寧紅沿河核電廠二期工程(5、6號機組)環境影響報告書(建造階段)》。
記者了解到,紅沿河核電廠二期工程擬建設2臺ACPR1000壓水堆核電機組,暫定單臺機組建設周期為65個月(含7個月冬歇期),2臺機組投產時間間隔9個月,預計分別于2019年11月和2020年8月投入商業運行。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首個批準建設的核電項目,一期工程1號機組于2007年8月開工建設,至2009年8月,4臺機組全部開工建設。4臺機組全部采用中廣核集團CPR1000改進型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單機容量為111.8萬千瓦。
2013年6月6日,紅沿河1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至當年底上網電量達57.75億千瓦時,相當于大連年度用電量的近1/5。2014年5月13日,紅沿河2號機組投入商運。目前,1、2號機組均處于穩定運行狀態。
中廣核對記者表示,紅沿河一期工程4臺機組將于2015年全部投入商業運行,4臺機組全部運行后年發電量將達到300億千瓦時。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紅沿河核電站一期4臺機組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約1000萬噸,相當于大連港一年的煤炭吞吐量。
2012年10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受福島核事故影響暫停審批的中國核電建設此后正式重啟。
近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十三五”能源規劃會議上表示,在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穩步推進核電建設,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3000萬千瓦。
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我國在運核電機組總數達到20臺,總裝機容量達1807萬千瓦,在建容量為3272萬千瓦。目前,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達到11臺,總裝機容量達到1161.8萬千瓦,占我國內地在運總裝機容量的64%;在建核電機組13臺,總裝機達1550.2萬千瓦,占我國內地在建總裝機50.6%。
種種跡象表明,重啟核電新建項目審批程序正在加速推進。除了紅沿河二期以外,山東海陽二期、浙江三門二期、廣東陸豐一期等項目得到開工核準的可能性都較大。不過,在近日的某核能安全論壇上,國家核安全局核安全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規劃的內陸三大核電站現在仍然沒有開工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