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未來5年內將投資25億元人民幣在中國黑龍江省雙城市建設一個奶源基地,這將是其在中國最大的奶源基地。
這是在斥資17億美元收購中國糖果和糕點生產商徐福記60%的股份后,雀巢在中國的又一大動作。
雙城當地有超過2萬名奶農,日產1200噸牛奶。去年10月,雀巢雙城工廠被曝光利用減少稱重、壓低奶價等手段克扣當地奶農,此事曾被媒體廣泛關注,事后雀巢已承諾完善牛奶收購流程,并促進雙城基地的發展。
雀巢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狄可為指出,未來三至五年,雀巢在中國的銷售額將達100億美元,將成為公司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而目前,雀巢大中華區業務僅占其全球營收的2%~3%。顯然,要達到這一目標,雀巢將不得不開足馬力全速前進。
外資搶灘
近日《食品工業“十二五”規劃》發布,在《規劃》中,乳制品成為規劃發展重點。據公開數據,2011年,中國乳制品總銷售額達2200億元,較上年增長8.5%。不過,中國奶牛養殖業大部分為小奶農,使用的飼料和奶牛品種也各不相同。這就增加了分銷渠道的步驟,增大了污染的機會,加大了責任追究的難度。
這造成的一個結果就是乳業信任危機。2008年的毒奶粉丑聞,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關閉了400多家乳品生產企業。不久前蒙牛又被曝出其生產的牛奶中含有高于可接受水平的致癌物質。蒙牛乳業說,出現問題的這批產品還未進入該公司的檢測階段。截至發稿,蒙牛乳業沒有回復記者的采訪電話。
中國的解決方案是對乳品行業進行整合。作為食品工業“十二五”規劃的重點,未來5年的目標是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其中包括減少農場數量。中國政府還將向乳品企業提供補貼,擴大農場規模。
而在此背景下,目前發達國家和跨國食品集團有大舉搶灘登陸我國食品工業的趨勢。從雀巢情況來看也正是這樣,不斷利用并購手段迅速做大中國業務。
“并購之王”
在對狄可為的幾次采訪中,狄可為面對記者的開場白一貫是“China is future(中國是未來)。”
這位2011年3月份剛剛上任的雀巢中華區新帥,自上任以來動作頻頻。2011年先后收購銀鷺、徐福記后,雀巢在中國的發展速度頗為外界關注。一手操作了這些并購的狄可為甚至被稱為“并購之王”。
雀巢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但其在中國的業績卻差強人意。2010年,雀巢在華銷售204億元人民幣,只占其全球份額的2.55%。即使這樣,中國的總銷售額也只占到雀巢新興市場的1/3。
這樣的業績在狄可為看來卻是有廣闊的空間,曾在瑞士雀巢擔任過總裁的狄可為表示,瑞士雀巢2010年的銷售額為141億元人民幣,并沒有雀巢中國多,但瑞士僅有700萬人口,只是北京人口的三分之一。“如果中國的人均銷售額能達到瑞士的數值,那么中國市場的收益將不言而喻。”
雀巢已經在云南進行咖啡原材料的采購布局,其咖啡產品已占據中國咖啡市場80%的份額,并在山東萊西投資1.5億美元建設新的咖啡工廠,預計將于2013年投產。而收購銀鷺與徐福記則正對應著其盈利增長點奶制品和糖果。
上游控制力
目前雀巢的原料產地已橫跨大半個中國。“有時候,我會從呼倫貝爾大草原趕到云南,溫差足有50度,這讓我印象深刻。”狄可為說。
雀巢在中國的產業鏈布局已經延伸至上游原料環節。
在奶制品行業,雀巢的快速擴張已經出現問題。
從原料到產品,雀巢的做法一直是“上游工廠,下游農戶”。剛剛鬧起軒然大波的雙城牛奶收購事件,雀巢雙城工廠被曝利用減少稱重、壓低奶價等手段克扣奶農。這讓狄可為不得不小心應對。
面對媒體追問,狄可為稱:“我們做了很廣泛的調查,發現的確有4~5個人沒有嚴格執行,他們已被開除,同時進行了增加公平秤等措施。”
但事實上,對雀巢而言,處罰幾個員工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與雙城奶戶的矛盾。蒙牛、伊利等已在周邊建立起工廠,對雀巢雙城奶源虎視眈眈。
據了解,雀巢此次25億元投資中,除了建設一個奶牛飼養管理培訓中心和3個不同形態的示范牧場外,將主要用于建設187家規模化奶牛小區,每個小區規模養殖在300頭奶牛以上,大約投資1500萬元,這些小區將成為雀巢在雙城重要的奶源。
雀巢在雙城的奶源基地除了自用外,還會供應給娃哈哈、旺旺、完達山等乳業加工企業。
不難看出,雀巢試圖通過大手筆投建奶源基地開始加大對上游奶源的控制能力。目前,雙城有1.2萬家養殖戶,但上百頭規模化養殖場不足80家。而雀巢試圖通過25億元的投資,將其中的小散戶扶持成規模化養殖,以形成更穩定的供應關系,加強對其全產業鏈監控能力。
《中國科學報》 (2012-01-17 B2 生物)